《海南日报》:海南大学以队伍建设为抓手,加快综合制度改革,全力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开创世界一流学科大学建设新局面

  • 发布时间:2020-09-11 11:57:33
  • 数据来源:海南大学
  • 浏览量:336

  海南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联合国际旅游学院外籍教师在给学生授课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罗杰(右二)本版图片由海南大学提供

 

   本站讯( 记者 陈蔚林 通讯员 余梦月 王群生)9月4日上午,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在今年推出的12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中,海南大学教授张云阁光荣入选——这是海南大学加快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强抓教师队伍建设的一则缩影。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近年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4·13”重要讲话以来,海南大学始终牢记习总书记关于“要支持海南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深切嘱托,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教育、科技、人才中长期规划纲要和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部省合建”海南大学和“聚全省之力办好海南大学”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教学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人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基础条件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佳绩,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

  推进人事制度改革,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海南大学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积极探索构建人才发展新机制,实施人才分类评价、分类培养、分类使用、分类管理,加快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进程。同时,创新工作形式,加快人才引进步伐,为海南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和建设国内一流大学汇聚了磅礴力量。

  人事制度改革迈出坚实步伐——海南大学努力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编制配备管理、优先保障教学科研岗位需要;优化岗位设置管理,着力满足教师职业发展需要;落实岗位聘约管理,规范指导各类人员发展规划;健全绩效评价体系,加快构建“多元化考核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大力畅通人才晋升发展渠道;完善薪酬保障制度,建立以业绩贡献为导向的分配机制,有效激发教师活力和内生动力。

  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成绩——2016年以来,海南大学共计引进专任教师676人(含辅导员和实验教辅人员),其中博士503人(含境外博士79人)。国家级人才引进培养取得新突破,院士、长江、杰青、“四青”等国家级人才由原来的4人增加到15人;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加大,遴选138位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选派178位青年教师出国访学。师资队伍规模从2015年的1879人增加到现在的2226人(宽口径),教师队伍博士学位人数从2015年的603人提升至现在的1055人,博士率从35.7%提高到47.4%;现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1165人,占比52.3%。

  同时,海南大学通过举办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网络直播引才等活动,加快了人才引进步伐。2019至2020学年度,提交学校会议审议通过的拟引进人才9个批次共390人,其中博士337人;目前已报到教师173人,其中博士141人。报到教师规模大幅超出往年同期水平,特别是国家级人才引进成效显著,并实现了大师级人才引进“零的突破”,成功引进大师人才1人、国家级杰出人才2人、国家级领军人才2人。

  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海南大学出台《海南大学“木兰学者奖励计划”实施办法》,坚持德才兼备、贡献突出、群众公认的原则,表彰为学校建设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并授予“木兰学者”荣誉称号。目前,该校已完成首届“木兰学者奖励计划”评选工作,有4位优秀人才获奖。

  稳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全员聘用制度——出台《海南大学关于修订完善人事制度的若干意见》《海南大学编制管理办法》《海南大学岗位设置及聘用方案(修订)》《海南大学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指导意见》《海南大学薪酬分配实施办法》等一系列人事制度改革文件,着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具备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与“世界一流学科”水平相适应的人才队伍,为创建世界一流学科和建设国内一流大学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学科建设实现新突破

  近年来,海南大学遵循高等教育规律,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紧紧围绕“创建世界一流学科”任务进行学科专业布局和学院调整。一是按照一个学院重点建设一个一级学科的基本原则,将原来的20个学院(部)调整为32个学院;二是成立理学院和生命科学与药学院,加强数理化生基础学科建设。面向国家战略、海南需求,成立了密码学院和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海南大学现有1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位点建设体系不断完善。

  目前,海南大学已有植物与动物科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取得新成就

  海南大学始终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围绕培养卓越人才开展教育教学,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核心,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培养高素质拔尖人才,并取得了一系列喜人成绩。

  本科生培养质量明显提升——海南大学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完善“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该校已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张云阁教授主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主三辅’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实现合校以来零的突破;新增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6门;新增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持续优化和动态调整本科专业,新增25个专业、停招36个,2019年共有30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全校招生专业由2019年95个调整至71个;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共获得省级教改课题224项,资助经费350余万元;推进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设立卓越班8个;严格对标一流专业,修订2020级人才培养方案……

  同时,该校工程教育认证取得新突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顺利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海南高校首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通信工程等2个专业通过认证受理,等待专家进校评估。

  研究生教育改革实现新突破——海南大学研究生招生规模大幅提高,与2015年相比,2020年博士生招生指标从44人扩增至228人,硕士生从1177人扩增至2823人。到2020年9月,学校在学学籍研究生8033人(博士研究生600人),与2015年底相比,增长了125%;2020年硕士研究生上线人数3410人,比2019年增加了1260人,增幅59%;上线人数超出招生计划587个,调剂人数首次实现从“净调入”到“净调出”的转变。2020年博士研究生报考人数2594人,比2019年增加了1882人,增幅264%;考录比为11.4:1,比2019年提高了165%。

  对标一流,海南大学还修(制)订全校所有学位点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共87个;实施精品课程建设计划,建设20门校级研究生精品课程和特色课程;实施研究生科研成果奖励计划和优秀学位论文培育计划,令研究生创新能力明显提高,获得海南省研究生创新科研课题703项,与“十二五”期间相比增长135%;发表SCI、EI、CSSCI收录论文960篇,同比增长142%;高水平学术论文总数年均增长从不足15%提升到35%;共有164篇学位论文获海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同比增长25%。

  近年来,该校毕业研究生除升学之外全部就业,毕业质量报告显示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9.15%。

  创新创业教育取得新成果,学生社会竞争力不断增强——5年来,海南大学共培养出“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一大批优秀青年典型。该校学生积极参与以“互联网+”“挑战杯”等为重点的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高水平学科竞赛,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450余项,斩获“创青春”国赛金奖、“互联网+”国赛2银3铜全省历史最好成绩和全国“先进集体奖”(全国23个)、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中国赛区特等奖(全国5个)等。目前,该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共有孵化团队58支,34家注册公司,营业额1.3亿余元,带动就业3000余人。

  学校连续6年荣获全国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单位;荣获“最佳暑期实践大学”称号(全国10所);在全国大学生“一带一路”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中荣获“优秀组织单位”称号;60余支团队荣获各类国家级“优秀团队”称号。

  完善科研管理体系 科学研究实现新跨越

  海南大学按照激发内生活力、分类管理的原则,调整优化科研管理体制,由原来科研处单一部门管理,逐步调整为由科技处、人文社科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地方合作服务中心(成果转化办公室)等4个部门齐抓分管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和成果转化的新局面,各部门职责更加聚焦,科研管理和服务队伍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该校陆续出台了教学科研奖励、科研机构管理、科研创新团队管理、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考核、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等10余项重要制度,科研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自然科学领域成绩丰硕——“十三五”期间,海南大学全校自然科学领域立项项目共2226项,立项项目总经费61774.2万元;首次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研究与交流项目,实现了新的突破;首次获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项目2项;2019至2020年,自然科学领域年度科研到账经费达到2.7亿元,提前1年实现了“十三五”目标;新增省部级及以上平台51个;热带作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筹)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海南办重大专项资金支持。

  其中,海南大学教授缪卫国牵头的“热带植物保护——橡胶树重大病害灾变机制与绿色防控团队”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教授罗素兰团队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滚动支持;教授周永灿牵头的“热带水产健康养殖与病害控制创新团队”入选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教授黄梦醒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北部湾城市群综合科技服务平台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启动。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海南大学参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海南省科技奖励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共发表SCI论文540篇,其中,该校教授田新龙以第一作者在世界顶级期刊《Science》发表论文,博士刘辉在《Science》上以letter发表论文;教授罗杰、教授王华锋分别参与在《Cell》《Nature》上发表论文。

  人文社科领域成绩喜人——“十三五”期间,海南大学共完成各类项目


相关词推荐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通过本网发布的作品,本网受著作权人委托禁止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未经书面授权的情况下转载使用。

【报案平台】- 【区域合作】- 【广告合作】- 【公司介绍】- 【诚聘英才】- 【营业执照】- 【网站声明】- 【网站介绍】

投诉电话:010-60685631    投诉邮箱:chinazjzs@126.com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开放东路—号209室

高考、招生考试、高校招生计划、简章、重点院校、普通高校、民办院校、分数线查询—教育招生网为您择校提供便捷服务

北京东方鹏翔网络科技公司主办    京ICP备13039119号-2    京公网备案信息1101160200054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