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在教师节前夕走访慰问教师 向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福
在第36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9月7日上午,铜陵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丁纯走访慰问部分退休和在校教师,深入铜陵学院、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大江教育集团、田家炳小学实地调研,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福,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市委常委、副市长昌红梅参加。
在该市一中退休教师朱立明家中,丁纯感谢他对学校发展和教育事业作出的积极贡献,详细了解其身体和生活情况,希望他继续关心支持全市教育事业发展。
在该田家炳小学,丁纯详细了解校园文化建设、素质教育等情况,充分肯定均衡教育取得的成效,要求学校把握少年儿童成长的规律和特点,坚持立德树人,掌握科学方法,促进教育公平,特别要加强校园疫情防控,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让老师们集中精力、安心教学。
在铜陵学院新能源与智能电网集成实验室、博世力士乐气液电创新实验中心、铜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大江教育集团汽车钣金喷涂研训中心、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及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实训中心、护理综合实训中心和铜雕艺术研究院,丁纯现场观摩实训操作演示,与在场教师亲切交谈,认真听取学校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情况介绍,详细了解专业设置、学生就业等情况,希望学校把课堂与实训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办学特色,注重场景应用,提升质量水平,精准对接企业和市场需求,大力培养与产业发展相衔接、与市场需求相适配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随后,丁纯主持召开座谈会。会上,铜陵学院、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大江教育集团、市教体局、市人社局分别发言。
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丁纯说,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事关城市长远发展。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和教育事业发展,创造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铜陵模式”,推动职业教育办学实力、质量水平、服务能力实现新提升。要总结成绩、聚焦短板,扬长补短、打造特色,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全市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丁纯指出,要认清形势,增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行动自觉。职业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从产业发展看,职业教育是我们亟待补齐的突出短板;从社会发展看,发展职业教育是稳定就业的重要抓手;从个人发展看,发展职业教育是青年成才的重要途径。要紧紧围绕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目标,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队伍。
丁纯强调,要聚焦中心,更好发挥地方高校和职业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要全力拓展“融”的深度,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相统一,精准对接市场和企业需求,找准企业发展中的痛点堵点,突出开放办学、特色办学,动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着力打造特色一流专业,推动专业与产业、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 要着力提升“聚”的密度,学习借鉴长三角等先发城市经验做法,改革完善职业教育发展体制机制,推进职业教育集聚发展,推动职教资源共建共享,提高公共实训基地利用效率,构建全方位协同育人新机制。要努力加大“留”的力度,以产业聚焦和优质服务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高毕业生本地就业率,更好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凝聚合力,营造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抓职教就是抓经济促发展、抓民生促就业”的意识,真情实意推动,认真履职尽责,合力推进职业教育加快发展。要真抓实干建设,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努力打造一批装备水平高、师资力量雄厚、办学规模大、教学质量高、特色鲜明的现代化职业学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家乡,加强挫折教育,培育健全人格,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真督实查考核,切实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严把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和毕业学生质量标准两个关口,促进职业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发展水平。(壹柯 方文婷 特约通讯员:徐小波)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通过本网发布的作品,本网受著作权人委托禁止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未经书面授权的情况下转载使用。
链接-合作教育招生网欢迎教育机构、媒体、高校、出版机构等联系合作 合作热线:010-60685631 邮箱:chinazjzs@126.com
【报案平台】- 【区域合作】- 【广告合作】- 【公司介绍】- 【诚聘英才】- 【营业执照】- 【网站声明】- 【网站介绍】
投诉电话:010-60685631 投诉邮箱:chinazjzs@126.com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开放东路—号209室
高考、招生考试、高校招生计划、简章、重点院校、普通高校、民办院校、分数线查询—教育招生网为您择校提供便捷服务
北京东方鹏翔网络科技公司主办 京ICP备13039119号-2 京公网备案信息1101160200054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