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联克赴遵义市检查调研开学复学工作

  • 发布时间:2020-05-13 10:02:00
  • 数据来源:贵州省
  • 浏览量:524

骄阳似火,酷暑难消。5月7日至8日,迎着35℃的高温,省教育厅厅长邹联克先后到遵义师范学院、遵义医科大学,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遵义职业技术学院、遵义市职教中心和遵义市第二中学、遵义市第十二中学南部校区等各级各类学校检查调研开学复学工作。

上午,邹联克在遵义师范学院、遵义医科大学和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遵义职业技术学院、遵义市职教中心检查调研期间,重点对寝室、食堂、校医务室、防疫物资库房等疫情防控重点场所进行了检查,实地查看了毕业年级学生返校情况。邹联克指出,遵义师范学院、遵义医科大学严格按照省教育厅和省卫健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2020年全省普通高校疫情期间春季开学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较为全面细致的做好了高校开学工作。从学生返校情况看,整体上严格规范、安全有序。遵义市职教中心组织学生进校工作标准高,对管制刀具及违禁危险物品的安全检查非常严格细致,值得肯定。

邹联克强调,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常态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开学工作。一是要把相关工作做得细而又细。学校要在常态化防控中按照严于社会的要求,持续做好防控措施,严格执行教育部“五个一律”的要求,认真做好开学前、开学时和开学后相关工作。二是要把开学第一课上得精而又精。学校要精心准备,认真上好开学第一课,把开学第一课上成疫情防控课、感恩教育课、励志成才课,特别是对第一批入校的毕业生,要让他们懂得如何去就业、如何去回报国家、社会和家乡。三是要把安全工作抓得严而又严。要把安全防范端口前移,重点防范师生携带管制刀具、酒精等危险违禁物品进入校园。要统筹多方力量,全力做好消防安全、饮食卫生、消杀物品管理、校舍安全及校园周边交通管理、环境治理和可疑人员排查管控等工作。四是要把心理疏导工作做得准而又准。要高度关注“疫情后综合症”,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防止学生因就业压力、学业压力和感情压力等重重叠加,出现心理崩溃,发生极端行为。五是要把其他其他年级返校工作做得实而又实。随着疫情形势趋于常态化,其他年级将陆续开学,迎来学生返校高峰,学校要提前预判,做好相关方案,做实做细疫情防控、教育教学、生活保障等相关工作,确保平安顺利开学。

下午,邹联克来到遵义市第二中学、遵义市第十二中学南部校区,实地检查调研了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复学情况。

邹联克指出,遵义市地方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序有力推动高三初三以外其他年级复学工作,工作做得比较实、比较细,成效比较明显,工作上有方法有创新。特别是遵义第二中学和遵义第十二中学在疫情防控工作上创造性的设计安装了餐桌隔板,较好地解决了学生高峰就餐安全问题,值得各级各类学校学习借鉴。

邹联克强调,当前初、高中各年级已全面开学,学校各项工作也由应急状态逐步趋于常态,但疫情防控工作必须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要求,自觉摈弃麻痹心理和松劲心态,毫不懈怠地按照“一方案三指南”,具体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要突出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严格遵循教育规律,把握好教学节奏,防止过急过满;要关心关爱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家校互动,落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管理工作,谨防学生青春期、逆反期与家长更年期“三期叠加”,多途径、多渠道、多方式开展身心健康教育,确保学生心理健康。要重点做好脱贫攻坚教育保障工作,聚焦“4+1”,聚焦“全清零”,紧紧抓住4月份这个窗口期,敢于发现和暴露问题,把失学辍学学生动态清零,把建档立卡学生关心资助到位,把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配套学校建设完成投入使用,确保疫情防控形势下学校平安顺利开学,确保脱贫攻坚教育保障歼灭战取得最后胜利。

遵义市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红花岗区委主要领导和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遵义医科大学、遵义师范学院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遵义职业技术学院、遵义市职教中心主要负责同志陪同调研;省教育厅办公室相关同志参加检查调研。  

相关词推荐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通过本网发布的作品,本网受著作权人委托禁止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未经书面授权的情况下转载使用。

【报案平台】- 【区域合作】- 【广告合作】- 【公司介绍】- 【诚聘英才】- 【营业执照】- 【网站声明】- 【网站介绍】

投诉电话:010-60685631    投诉邮箱:chinazjzs@126.com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开放东路—号209室

高考、招生考试、高校招生计划、简章、重点院校、普通高校、民办院校、分数线查询—教育招生网为您择校提供便捷服务

北京东方鹏翔网络科技公司主办    京ICP备13039119号-2    京公网备案信息1101160200054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