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日历

01月
艺术类考试
体育特长生测试
寒假复习
保送生测试
02月
艺术类招生专业课测试
内地招生计划公布
港澳招生计划公布
03月
高考体检
一模冲刺
自主招生招生简章公布
高水平运动员统一测试
04月
高校专项计划简章发布
招生章程 发放
体育考试
小语种专业考试
加分政策性名单
《专业招生》目录
一摸
05月
二模
高校招生咨询会
06月
高考
高考成绩公布
自主招生考试
填报高考志愿
07月
高职志愿填报
提前批次录取
高招录取
08月
一本录取
二本录取
专科录取
录取通知书寄出
09月
开学
10月
国庆节
11月
高考报名
艺术特长生招生通知
民航招飞政策发布
12月
研究生考试

  • 热点资讯
  • 高考新闻
  • 河北医科大学学校概况

    2023.05.29

  • 河北医科大学2023年招生章程

    2023.05.29

  •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2023年招生章程

    2023.05.15

  • 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学院简介

    2023.04.27

  • 洛阳师范学院2023年专升本招生章程

    2023.04.26

  • 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 2023年专升本招生章程

    2023.04.26

  • 北部湾大学2023年退役大学生士兵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综合考查招生简章

    2023.04.26

  • 喜报!桂林信息科技学院获教育部批准设置4个新专业!

    2023.04.26

  • 查看更多>>

  • 河北医科大学学校概况

    2023.05.29

  • 河北医科大学2023年招生章程

    2023.05.29

  •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2023年招生章程

    2023.05.15

  • 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学院简介

    2023.04.27

  • 广西:加快高校“双一流”建设

    2023.04.26

  • 洛阳师范学院2023年专升本招生章程

    2023.04.26

  • 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 2023年专升本招生章程

    2023.04.26

  • 北部湾大学2023年退役大学生士兵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综合考查招生简章

    2023.04.26

  • 查看更多>>

信息公开

关注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重点院校

普通院校

高职高专

考生助考

高考经验

查看更多>>
  • 一位家长这样解释平行志愿,真是太形象了!秒懂!

  • 北京高考提示:各科进场时间均有提前

  • 致高考生的一封信

  • 广东:2021年高考6月24日左右公布成绩及分数线

  • 北京: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育专业考试考生应考须知

  • 自学助考是什么意思

  • 这3条建议告诉高三学生在家怎么学?

  • 在家备考也能当黑马

  • 开学延期,高三生如何应对高考复习?

  • 高三备考怎样规划学习?

院校展示

查看更多>>
  • 西昌学院80周年校庆宣传片

  •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为祖国成立70周年献礼快闪MV

  •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献礼MV

  • 【贵州师范大学】招生宣传片

饮食建议

查看更多>>
  • 考生饮食起居 这样才更合理

  • 高考倒计时30天,考生饮食五大注意事项!

  • 高考当天饮食禁区:纯牛奶不能代替高考早餐

  • 专家谈“膳食原则”高考前考生慎用保健品

  • 对高考生有保健作用的十种汤

  • 高考前少吃熏烤以及罐装食品

  • 动物内脏补脑上品 最受高考生青睐的八种食物

  • 专家支招:高考前如何舒缓情绪调节饮食

  • 考前饮食应以清淡为主 失眠千万别服用安眠药

  • 家有考生:高考考前一日三餐饮食搭配指南

大庆职业学院

【地理位置】大庆职业学院位于“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国温泉之乡”、“中国魅力城市”——大庆市萨尔图区东北部(规划建设中的五湖新区),与刚刚建成的大庆奥林匹克公园紧邻,距离大庆火车站15公里、大庆长途客运枢纽站10公里、大庆飞机场1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办学历史】大庆职业学院是2001年3月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的一所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院隶属大庆油田公司,如今已有60年的办学历史。学院2011年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跨入全国1297所高职院校的前100名,在全省44所高职高专院校中名列前茅。【主要职能】高职教育、中职教育(技工教育)、继续教育及培训,为油田、社会培养培训高、中级技能型专业人才。【机构设置】学院机关设14个部室,教学设6系3部,技培中心为正处级成员单位。中国石油大庆培训中心、国家应急救援演练培训基地设在学院。【专业设置】高职设有石油工程系、化学工程系、机电工程系、计算机应用工程系、工商管理系、人文科学系,2014年招生的高职专业有35个,其中国家示范建设专业3个,国家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基本理念】“大庆精神办学、铁人精神育人”的办学理念;“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魂、以企业为根”的生存理念;“责任心、真功夫、好习惯”的育人理念。【发展思路】 在油田党委和油田公司的坚强领导下,用大庆精神办学,铁人精神育人。强化服务企业,提高职教质量,增强综合实力。做大做强油田员工培训,做精做专高等职业教育,做实做特中职技师教育。深入推进职前职后一体化和中职高职一体化,充分发挥中石油大庆培训基地的作用,努力建成石油特色、国内一流、国际水准的国家级职教名校。【办学成果】培养了一大批扎根油田和地方建设的优秀毕业生。办学60年来,累计培养了10余万名高素质实用型技能人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大庆新铁人”李新民,全国高职教育“百名就业创业之星”李春龙,上海世博会形象大使、黑龙江馆首席讲解员王超(女),2013年成功入职世界500强企业美国贝克休斯公司的赵江雷等5名同学、进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的马新庆、中海油惠州炼化就业的吕鑫强等41人,以及在国际焊接大赛获奖的王天明、姚晨等就是优秀毕业生的代表。(李新民是中共十八大代表,李春龙2007年曾在清华大学做先进事迹报告)建成了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2008年国家投资立项建设,2011年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全国1297所高职高专院校中进入百强行列,在全省44所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2012年顺利通过教育部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专家组好评。建成了国家级精品课1门、省级精品课13门、院级精品课35门。打造了功能完备的综合性实训基地。学院依托石油石化行业,引进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打造成集教学、培训、生产、科研、技能鉴定等功能“五位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满足了“教、学、做”一体化的需要。建成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142个,其中仿真实训室8个。在国家示范建设资金和油田资金的支持下,建成了石油工程实训基地、石油化工实训基地、数控实训基地、焊接实训基地、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等国家级重点实训基地。计算机网络综合实训基地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实训基地”。石油化工实训基地在全国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为中高职学生和在职培训学员提供教学培训服务。创新了校企深度合作的“全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工学融合、德技双修”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校企深度合作的“全订单”培养,学生从入学、教育培养、实训实习、毕业就业等环节,均有订单企业全程参与,培养的毕业生与企业用人标准高度符合,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订单比例逐年提高,2012年高职教育“全订单”培养比例近40%,2013年有14家企业与学院签订“全订单”555人,培养比例达到50%以上。【办学优势】专业优势。高职有以石油工程技术、油气开采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石油装备制造技术等专业为代表的35个专业,学院正在开展精细水驱技术、深层气开采、页岩气开采等专业建设的调研工作,以紧跟油田工艺技术发展与百年油田建设需要。目前,建成了3个国家示范专业:油气开采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数控技术;2个国家重点专业:石油工程技术和应用化工技术。国家示范专业成为全国领先的特色品牌专业,实训基地处于同类院校的领先水平。以化工生产基地为例,该基地基于石油化工生产过程,涵盖了石油化工生产全流程,引入了“科技化工、绿色化工”、“精细管理、规范操作”等化工企业文化,形成了“12345”建设特色,实现了教学做一体,满足了学生开展生产全过程的操作实训和职业素质培养要求。2013年,在国家级技能大赛上获奖的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马新庆同学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录用,这是学院多年来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成果,是学院培养具有“责任心、真功夫、好习惯”的“铁人式技能型”人才的最好例证。 师资优势。学院高职专任教师297人,高级职称教师112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80人,其中,博士5人、博士后1人;省级名教师3人、省级教学新秀3人、省级青年教学能手1人;建成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双师型”教师223人,“三师型”教师21人。3年来,教师取得省部级教科研成果奖114项,油田公司技术创新奖3项,油田公司重大技术革新奖5项,新增专利21项。学院领导带头组织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其中《中国石油职业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被列入集团公司项目,这在石油教育领域尚属首次。地缘优势。学院地处大庆油田,身在铁人故乡,隶属油田公司,这里是最重要的石油石化生产基地和最具规模的石油装备制造基地,油地共建、校企一体办学体制的优势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发挥,形成了“五进五共”的长效机制,即企业设备进学校共建基地、企业人员进学校共建团队、企业标准进学校共建课程、企业管理进学校共管教学和企业文化进学校共育人才。学院党政主要领导都来自油田企业,他们为学院带来了新的经营理念,他们更清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长效机制的建立使学院与企业管理一体,人才互通,资源共享,文化相承,彰显了“工学融合、德技双修”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初步形成了“企业离不开、社会口碑好”的核心竞争力。【就业情况】近5年来,我院高职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均在90%以上,在大学生就业最困难年的今年,截止6月底就业签约率已达92%。高职毕业生面向全国就业,有20%毕业生在省外就业,80%毕业生在省内就业,其中在大庆市就业60%以上、大庆油田就业约5%,就业企业500余家,在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就业数量逐年增加。2013届毕业生张友荣、赵江雷、仇志强、范志新、刘德华等5名毕业生成功入职全球第三大石油公司—美国贝克休斯,实现了我院毕业生国际化就业的新突破,2014届毕业生又有10名通过该公司面试。继17名2013届毕业生成为中海油惠州炼化员工后,又有24名2014届毕业生签约惠州炼化。随着大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沃尔沃、联想等32家世界500强和49家中国500强企业陆续进驻,今后将有更多我院毕业生在大庆落地、生根,成为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人才支撑。【专升本情况】我院鼓励学生深造,为学生专升本提供便利。一是专升本统考,近三年,我院应届毕业生考取率都在40%以上,升本人数分别占毕业生总数的5.43%、8.36%和10.04%,均超过全省平均5%的比例。二是学院作为中国石油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的网络教育学习中心,高职学生入学后即可参加其“专升本”学习,拿到专科毕业证书的同时还可取得本科学历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三是学院开办自考助学班,高职学生入学后即可报名,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参加全国每年两次的“专升本”自学考试,拿到专科毕业证书的同时也可取得自考本科学历证书。

详情>>

江西传媒职业学院

江西传媒职业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隶属江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版权局)。建校30多年来,为国家和江西新闻出版广电传媒行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专业人才,是目前全国培养新闻出版及广播影视专门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  学院拥有两个校区,分别坐落于南昌市青山湖区(原江西广播电影电视学校)和南昌市蒋巷国家生态示范区(原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占地面积近400亩,校园环境幽雅、人文浓郁、设施先进。  学院设有出版与印刷系、影视艺术系、新闻与传播系、传媒管理系、金像影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基础课教学部、中职教学管理部和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等9个二级系、院(部、中心),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生近4500人;建有“国家现代印刷与出版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国家新闻出版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江西省新闻出版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江西省就业培训基地”、“江西省出版与数字出版职业教育基地”、“江西省数字印刷产业化孵化中心”等6个省级以上产学研机构。  学院专业特色鲜明。紧贴新闻出版及广播影视产业结构特点实施专业布局,已初步形成了以传媒类、艺术类和出版类专业为主干的3大专业群、25个专业。现拥有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1个、全国新闻出版系统行业院校示范专业2个、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共享课程1门;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8项。  学院师资充足。全院专任教师总人数206人,其中硕士及以上教师占比72.4%,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2.6%,“双师”素质教师占比78.5%,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教师占比85.9%。拥有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1名,全国行业科技创新标兵1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2人、优秀教师3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同时,大力引进或特聘职教专家、行业名家、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等来校讲学授课,构建了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学院教学设施先进。校内建有各专业一体化教室、实训室(工作室)、产训中心20多个,拥有省级重点实训基地2个(数字影像技能实训中心、包装印刷综合技能实训中心),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实习基地150多家,形成了一体化教室、实训室(工作室)、产训中心、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四层递进”的实践教学平台。  学院主动服务于江西省“文化产业强省”战略。依托江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培训中心、江西出版集团出版传媒培训学院等平台,大力开展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人才职业培训,每年累计承接各类培训1万余人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国际化办学,与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武汉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北京印刷学院等国内本科院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培训;与日本月冈株式会社、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大韩民国国际能力开发交流协会等多个国外知名大学、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已选派了优秀学生赴境外合作单位研修学习交流。  学院大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办学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近年来,学生在影视制作大赛、出版创意大赛、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包装设计大赛、广告艺术大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省级以上赛事中获奖12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在92%以上,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几名,许多毕业生成为新闻出版广电传媒业领域的精英骨干。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新闻出版系统重点院校”、“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新闻出版系统文明单位”、“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教育系统‘提升质量年’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目前是教育部新闻出版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新闻出版系统职业学校校协组组长单位。  学院秉承“崇德、严学、笃行、创新”的校训精神,坚持“依托行业,突出特色;面向市场,开放办学;注重能力,促进就业;拓展规模,创建品牌”的办学理念,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坚定不移走职教创新之路,全面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正在为建设特色鲜明、行业一流、国内知名的传媒类高等院校而努力奋斗!

详情>>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座落在风光旖旎的粤东滨海城市——广东省汕尾市城区,是一所由汕尾市人民政府创办,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专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学院遵循“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内涵发展、彰显特色”的办学理念,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学院生存与发展生命线”的观念,坚持内涵发展,注重抓好教学质量,严抓考风考纪,促进良好教风、学风建设和校风的形成;推行“双证书”制度,积极组织开展职业资格考核认定,毕业生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自2001年升格以来,在上级党政和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学院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人才工作水平评估,学院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学院现有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9.4万平方米(市政府已划拨预留发展用地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83万平方米,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675万元;图书馆藏书45.5万册;校园内无线宽带Wi-Fi全覆盖。学院设有海洋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艺术与设计系、经济管理系、外语外贸系、人文社科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公共课教学部等七系二部。学院开设42个专业,同时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软件技术两个专业与达内时代科技集团广州市达内软件职业培训学校联合开展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招生。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云计算与大数据专业委员会设立在我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084人,教职工457人,其中专任教师340人,副高以上66人,研究生以上学历164人。       学院积极搭建“两院两站”协同创新平台,与汕尾市科技局、汕尾市海洋与渔业局合作成立的汕尾市创新工业设计研究院、汕尾市海洋产业研究院。2015年,“两院”均被评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中共汕尾市委组织部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中科院南海研究所、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等单位在我院成立了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人才驿站;设立汕尾市海洋产业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7年,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一名,积极开展水生物防病治病研究,为养殖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深汕创新创业基地和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云计算与大数据专业委员会;成功承办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5年学术年会;省内外海洋装备、海洋生物、电子技术、计算机与互联网、电子商务、装潢设计等行业企业,与我院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为我院构建了政校行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发展平台。       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近年来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在各类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中屡获大奖,其中,五届蝉联全国职业院校创业技能沙盘大赛一等奖,荣获全国大学生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大赛一等奖、全国高职院校大数据技术应用技能竞赛一等奖,三年蝉联广东省“挑战杯”特等奖等、IDT无线充电应用创新设计大赛全国第一名。学院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与华南师范大学开放学院开展“相沟通”办学,共开设12个专业,在校专科生可免入学考试报读相同或相近本科专业,修完本科课程考试合格的学生可获得省自考委及华师大联合颁发的本科毕业证书,可申请华南师范大学学士学位。学院设有“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深汕创业基地暨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为毕业生提供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学院根据国家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开设入学绿色通道。学生可申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院实行院内奖学金制度,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勤工俭学岗位,并协助学生向银行申请助学贷款。      学院立足汕尾地区,面向全省招生,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临海、临港优势,推进特色发展,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作出积极贡献。  学院代码:12765  电话:0660-3362144   传真:0660-3371568  网站http://www.swpt.edu.cn  微信公众号:GD-SWVTC  地址:广东省汕尾市城区文德路  邮编:516600

详情>>

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

   2003 年,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前进步伐,经国家教育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历史文化名城、八朝古都开封,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应运而生。学院新校区与 河南大学金明校区紧邻,她扎根在河南大学这片有着百年文化积淀的沃土上,茁壮成长。2009年,河南大学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设民生学院,掀开了学院发展的新篇章。这种强强联合的办学模式,得到了时任中央领导李长春与教育部领导的肯定与支持。  建院以来,学院秉承河南大学“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逐渐形成了“团结、勤奋、严谨、朴实”的优良院风。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一流独立学院的办学理念,立足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注重改革创新,注重培养质量,注重特色办学。依托河南大学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大力支持,学院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现设有7个二级分院、46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经、管、法、医、教育、艺术等9大学科门类,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在校生15000余人,已发展成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应用型学科门类齐全、专业结构合理、综合实力较强、办学特色鲜明的应用教学型独立学院。  学院紧紧依托百年名校河南大学深厚的文化学术底蕴、健全的学科专业、崇高的社会声誉和雄厚的师资队伍,始终把培养质量作为学院的生命线,在着力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同时,又选聘河南大学最好的教师为学生上课。目前,学院任课教师中,教授、副教授占57%,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83.47%。学院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在河南日报社、河南安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立洋国际教育中心、格力电器郑州有限公司、新开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近百家知名企业建立有实习(实训)基地。近年来,通过深入开展“师风、学风、考风”建设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院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与校际交流,能够互派交换生,互相承认学分。  学院提出了“考研一批、就业一批、出国一批”的学生毕业走向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学生考研工程。学院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公务员和选调生的比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超过25%,相当一部分学生考取了国内外一流大学,如北京大学、中科院、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艺术大学、墨尔本大学等国内外名校研究生。2018年,学院学生考研上线人数达到800多人,近600人被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几年来,学院先后共涌现“全研宿舍”20多个,被社会誉为“研究生的摇篮”。学院生源质量年年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2017年,在河南省本科二批、三批首次合并招生的背景下,学院文理科录取分数居于省内同类院校前列,在省内二本院校中综合排名位居第17位。2018年,学院招生形势依旧喜人,文科录取分数高出省二本线52分,理科高出省二本线46分。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位居河南省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既有一大批分布在省内外企业一线岗位上的业务骨干,更有在党政机关、科研院所、部队、教育战线上的佼佼者。他们奋斗在省内外各行各业,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与好评,已崭露头角。  学院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向导,积极开展精彩纷呈的校园活动。学院设立有“民生大讲堂”,经常邀请国内外不同领域的学术大师和河南大学本部的名师来校进行高水平的学术讲座、专题报告,并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极大地开阔了学生们的学术和社会视野。学院学生在省、全国大学生“蓝桥杯”比赛、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在第七届、第八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中,学院在河南赛区共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12奖项、三等奖32项。在全国总决赛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在2016、201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学院获得全国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河南赛区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5项。此外,我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民办高校文艺汇演、“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专业类)等诸多赛事中均表现出色,获得诸多荣誉。近三年来,全院学生共获得国家级奖励300余项,省部级奖励800余项。学院现有理论学习类,体育健身类,实践服务类,学术科技类,文化艺术类等几大类共30余个学生社团,打造了大学生环保阅读节,英语四六级模拟,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寻找民生青年作家等数十个品牌活动,这些活动均已成为绽放学子们灵性与才情的亮丽舞台。  近年来,学院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品牌独立学院、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全国最具活力与影响力独立学院、河南省最具综合实力民办高校、河南省优秀民办学校、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示范院校、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就业质量十佳示范院校、河南省民办教育创新奖、河南省民办教育行业知名品牌、河南省高质量就业示范高校、河南十大民办领军高校等荣誉。学院现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独立学院工作部副部长单位、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副会长单位、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河南省民办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河南省民办教育研究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等。  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在河南大学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如今,按照“一环两心,两轴三组团”规划,新建成的多功能、数字化的民 生学院新校区已投入使用。伴随着二期工程的即将完工,一个风景优美、设施先进、管理科学的现代化校园正蔚然形成。全院师生正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创造着美好灿烂的明天!

详情>>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是绵阳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综合类高等职业院校,现为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学校起源于1933年创办的江苏省立宿迁玻璃科职业学校,2001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校、绵阳工业学校、绵阳机电工业学校三校合并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绵阳水利电力学校部分专业并入学校。建校以来,学校秉持“诚信为基、能力为本、创新为魂、特色为翼”的办学理念和“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治校方略,始终依托和对接科技城建设和区域行业,以社会服务为宗旨,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大力推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升,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被列为四川省首批高端技术技能本科教育试点院校、四川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试点高校。学校是教育部全国建材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单位、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绵阳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学校占地700余亩,校舍面积近30万平方米,资产总额达到6.3亿元,其中教学实验实训仪器设备数量12958台(件)、总值12498.8万元。学校以工科为主体,设材料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建筑工程系、管理工程系、人文科学系、艺术系等八个系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培训学院两个二级学院,设有高职专业55个,涵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13个大类、30个专业领域,其中国家示范等中央财政支持专业5个、实训基地项目2个;四川省重点建设专业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门。现有在校高职学生11000余人。现有教职工784人,其中正高职称29人、副高职称149人。有教育部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5人;四川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高校工程技术创新团队2个、教学名师1人;省市科技成果评审专家29人;黄炎培杰出教师奖获得者1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获得者3人、绵阳市十大创业带头人1人。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深化教学改革,大力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8138质量工程),先后建成特色专业8个、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8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程20门、开放性实训基地7个,培育优秀教学团队18个。探索高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列入绵阳市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培养认定“拔尖创新人才”75名。组织参加国际国内技能大赛连创佳绩,获奖学生累计近千人次,其中国家级奖项159项、省级奖项244项。大力构建形成实习、实训、就业一体化模式,学生“双证书”获得率达到90%,就业率保持在98%左右,就业质量逐年攀升。与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峨胜集团合作开展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两个专业的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建立了完整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初步形成“1+3”人才培养模式和以社团为平台、具有创新特色的本科文化,2017届首批毕业学生93人,以出色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受到一批知名企业的青睐,其中11人考入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学校坚持围绕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和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积极开展校企校地校际合作,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先后与绵阳高新区、游仙区、涪城区金家林总经济试验区实施校地战略合作,落实并完成合作项目30余项,多元共建“中国(绵阳)科技城软件学院”,建立了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培训学院绵阳分院和绵阳市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中心,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先后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兵装第五八研究所、长虹集团、九洲集团等一批军民融合的科研院所、骨干企业以及一大批中小科技企业互动合作,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行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联合育人,形成了一批“校中厂”和“厂中校”模式,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成长发展,实现了校企双赢。牵头组建绵阳职业教育集团,通过搭建教学、科研、开发、服务、信息咨询等多元协作平台,取得了一批合作成果,被列入《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典型案例汇编》优秀案例,跻身于四川省10个骨干职业教育集团建设项目之列。通过多元共建打造的“富乐绵阳大学生创新创业园”,集教育、训练、交流、服务、实践于一体,培育孵化企业93家,吸纳大学生就业近500人,先后被认定为省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新型众创空间众创空间,2016年成功跻身科技部全国众创空间。目前,学校按照“十三五”发展战略和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巩固一个中心、围绕两条主线、突出三大创新、抓好四项保障,建设美丽魅力和谐绵职”的总体发展思路,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服务科技城建设和军民融合国家战略,以优质学校建设为契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必胜的信心、决战的姿态,凝心聚力、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区域性一流职业大学。校 训:重德 精业 求实 创新办学理念:诚信为基 能力为本 创新为魂 特色为翼办学定位:依托科技城 服务科技城办学特色:传承建材行业优势 服务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 政校企研四方联动共育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详情>>

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置、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位于重庆市万州区,现有普通专科在校生10000余人,有教职工601人,其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100余人,博士(含在读)、硕士学位教师180余人。     学校设有学前教育一系、学前教育二系、音乐教育系、美术教育系、初等教育系、儿童智能科学与技术系、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部)、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学院)、体育工作部等9个教学系部,学前教育、早期教育等19个专业面向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     办学历史悠久。学校始创于1914年3月,时称四川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系当时四川仅有的四所省立师范学校之一。1918年5月,著名学者、民主革命家、国学大师章炳麟(章太炎)以孙中山大元帅府秘书长身份视察川鄂政务时到学校指导工作,为学校书写“树之表旗”匾额,并题写校训:“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功。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校训碑至今矗立校园。百余年来,广大学子谨遵先贤遗训,矢志不渝探索教育救国、读书报国梦想,学校师范文化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     红色文化厚重。学校被誉为“下川东革命摇篮”,革命先辈肖楚女、恽代英、朱德、刘伯承等曾在学校传播革命思想或开展革命活动,学者名流钟稚琚、李嘉仲、何其芳等曾在学校任教,革命先烈刘伯坚、蓝蒂裕、赵明恩、彭咏梧等曾在学校就读,学校还培养了以开国上将陈伯钧、著名诗人张永枚、篆刻家刘江等为杰出代表的大批国家栋梁之材。“红色文化”“幼教英才”已成为学校办学历史的独特标识。     师范文化深厚。百余年师范传承和六十年幼教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姓师、向农、为幼、服老”办学宗旨,始终坚守“励志、笃学、仁爱、敏行”育人理念,始终践行“培育幼教人才、研究幼教科学、服务幼教事业、追求卓越发展”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深入探索“校地园协同、学训教一体”产教融合新模式,积淀形成“三种素质、五种能力、十五项基本功”人才培养质量体系,为新中国培养中小学、幼教一线师资和管理人才逾6万人。      办学条件完备。学校现有塘坊、沙河、亢建湾三个校区。固定资产1.7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586.31万元。建有各类实训室143间,校外实习基地267个。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53.11万册,电子图书50万册;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座位数8185个;教学用计算机1308台,教学用钢琴778台;校园网主干带宽10000Mbps,有网络信息点2500个。办学特色突出。“熔铸红色师魂、培育幼教英才”,是学校百年发展历程之真实写照,也是学校的办学特色。     百年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始终以红色师魂“明道”,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熔铸红色师魂于立德树人全过程,努力培养理想崇高、信念坚定、师德高尚、知识渊博、技能精湛的高素质幼教人才。     始终以红色师魂“正心”,将红色师魂融入思政课、教学模拟等第一课堂教学,融入社会实践、主题演讲、读书分享等第二课堂训练,凝练学生政治思想素质、文化专业素质和个性心理素质,引领师生价值理念。学校数十名贫困生荣获重庆市“自强自立先进个人”,其中,秦洁同学更是作为励志典型被评为重庆市第四届“感动校园”十大人物。     始终以红色师魂“赋能”,创新培养学生“三种素质、五种能力、十五项基本功”,构建专业核心能力。学生获得市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奖159项,其中国际奖1项、国家级20项。始终以红色师魂“弘艺”,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践行“面上全面融入、点上重点落实”艺术教育思路,全面开设艺术课程,开展梦想剧场、阳光排舞进校园、文化展演及文化艺术社团等精品活动,举办“市民广场美术展”,组织学生参加“五月的鲜花”全国大中学生文艺会演、全国“舞动中国—排舞联赛”,凸显艺术教育特色。学生街舞社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学生社团,学生获全国排舞联赛多项冠军,学校被评为全国阳光排舞五星级示范学校。     办学成果丰硕。2019年学校首次实现重庆专科提前批录取,大部分师范类专业录取本科分数线以上考生。学校是重庆市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主阵地”,现有国家级骨干专业建设项目1个,市级骨干专业3个,市级专业能力提升项目2个,市级双基地建设项目2个,市级立项教改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20个。     近年来,教师荣获市级以上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53人次。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荣获国家级特等奖5个,一等奖9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5个,荣获市级一、二、三等奖40余个。2019年,学生代表重庆市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学前教育赛项获一等奖。学校充分发挥学前教育和艺术教育优势,多次承担学前教育国培项目和市培项目培训,为推动重庆市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较大贡献。     学校是重庆市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培养基地、学前教育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基地、重庆市教育管理干部培训机构、重庆市美育改革实验学校、全国学前教师专委会副理事长单位、重庆市教师教育先进单位、重庆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等。     发展前景广阔。2010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党中央、国务院的两次重大部署使学前教育受到了史无前例的重视。2018年9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将“重点办好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列为市级发展战略,学校发展迎来前所未有之机遇。     为此,学校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乘全国学前教育大发展春风,充分借力政策杠杆,立足重庆、面向西部、辐射全国,不断改革创新、特色发展、服务地方、开放办学,早日建成以学前教育、艺术教育为主,师范教育、应用型非师范教育并举的西部领先、全国一流幼儿师范院校。(数据截至2019年11月)

详情>>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是2001年4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周口市唯一一所市属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现有中州、开元、文昌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634亩,总建筑面积37.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8亿元。       学校现有13个二级教学院部和1所附属医院,开设有57个全日制高职专业、13个五年制大专专业和44个高职专业,涵盖理、工、农、经、文、管、艺、医8大学科门类;拥有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种38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专业示范点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2个。学校各类在册学生21000余人,其中普通大专在校生10881人;现有在岗教职工839人,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286人,省市级专业学术带头人51人。       学校秉承“砺德砺能,志存高远”校训和“人人是人才 ,人人可成才”教育理念,已发展成为一所集普通高职教育、成人教育和远程开放教育及技术培训为一体的高等职业院校。先后荣获“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创业就业50强单位”,是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河南省唯一一所合作院校。      被评为“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示范学校” “河南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河南省首批护理专业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 “河南省绿化模范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被河南报业集团评为“最具公信力十大教育品牌”“影响中原2010年度十大教育品牌”。    2018年,在全国1386所高职院校排名中位居第232位,在河南省89所高职院校中位居第19位。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捷报频传,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及优秀奖17项。

详情>>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0年10月,是政府办学的高等专科学校,规划占地2000亩,现占地1139亩,固定资产7.78亿元,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元,馆藏图书87.98万册。我院是山东省首批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第二批优质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现有8个系、18个研究所,开设46个招生专业,面向13个省(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1600人。建有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粉末冶金先进制造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研究院(山东江河湿地生态研究院)、3个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碳化钛陶瓷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个省级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29个校内专业实验实训室和28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院是山东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院,现有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和示范专业9个,省职业院校品牌专业(群)2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2个。建有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教学资源库2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7门,省级精品课程29门。我院教师牵头开发了3个专业的省级教学指导方案,获全国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16项。近年来,我院学生在国家级和省级技能大赛中共获得各类奖项660余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3项、二等奖35项;省级特等奖5项、一等奖98项、二等奖142项。在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院学生获得金奖、银奖、铜奖各1项,为山东省赢得了荣誉。学院积极创新与探索,在全国率先走出了一条“校企一体化办学”的新路子,受到教育部原部长袁贵仁、原副部长鲁昕等领导的高度评价。学院承办了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经验交流暨创新联盟成立大会,牵头组建了全国I5智能制造职业教育集团,先后与沈阳机床、海尔、海信、山东舜和、中通物流、山东力创等市内外29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在冠名班级、订单培养、顶岗实习、专业建设、科研创新、文化交流、兼职教师聘任等方面开展了深度合作。我院被确定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创新联盟永久秘书处单位、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校、山东省校企合作先进单位。学院全力加强内涵建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现有在职教职工739人,专任教师53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67人,博士、硕士364人。先后培养出专业带头人39人、骨干教师97人,院级教学名师12人。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全省先进工作者12人,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5人、山东省青年技能名师3人、齐鲁首届技师1名、山东省优秀教师7人,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山东省劳动模范2名、第三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1名、莱芜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学院被评为山东省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创新工作。近几年共承担省、市科研项目355项,累计争取科研经费近3000万元。共获得省级自然科学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4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7项;山东省社科成果奖4项,市级社科优秀成果奖33项。共获得国家专利572项,其中发明专利37项,市级专利奖4项。先后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300余项。学院不断强化基础环境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逐步构建起完善的办学条件、优美的育人环境和良好的文化氛围和谐统一的保障体系。学院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教育部“AI+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学院、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高校校园绿化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等。 

详情>>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简介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简介国家代码 13780 省内代码6237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专科院校,学校始建于1957年,是省级文明单位。位于河南省内陆特区——漯河市,校园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沙澧河环绕。这座现代化的城市是中华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作者许慎的故里,拥有出土世界上迄今最为久远的七音骨笛、将中国音乐文化史向前推至8000多年的贾湖遗址,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更为这所豫中南唯一一所医学高校增添了人文魅力。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1270人,专业技术人员1035人,任课教师552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105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48人。校本部占地910亩,校舍建筑面积21.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202万元,图书馆藏书54.9万册。设有医疗系、护理系、口腔医学系、药学系、食品工程系、基础医学部、外语教学部、成人教育部8个教学系(部)。设有临床医学、护理(含护理专业英语方向)、口腔医学、口腔医学技术、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技术、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生物技术、农畜特产品加工、文秘、应用英语等15个专业 (专业方向),其中临床医学、护理学为骨干专业,护理专业 (英语方向)、口腔医学为特色专业。护理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临床医学专业、药学专业实训基地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学校在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两所直属附属医院床位850张。拥有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大一附院等70多家城市“三甲”或“二甲”医院为实习医院,双汇集团、吉鲁药业集团等20多家企业为实训实习基地。学校重视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全校教师承担省级、市(厅)级科研项目50余项,先后获省、市教科研成果奖140余项。在各类公开刊物发表论文900余篇。主编或参编国家级、省级统编教材和专著140余部。学校常年有外籍教师任教,聘请中科院院士杨雄里为学校“特聘顾问”,特聘宗安民、楚宪襄、王柏生等郑州大学医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30余名专家为兼职教授。学校实施多渠道、多元化办学,建有“护理人员(河南)国际培训中心”、“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是“河南省出国护士培训基地”、“河南省乡村医生培训基地”、“河南省农村卫生人员培训中心教学基地”。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思想、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准确的培养定位,注重学生全面素质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以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为负责人的就业指导委员会,下设就业指导中心,着力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毕业生就业范围广泛,遍布省内外各级医疗机构。护理学(英语方向)是学校的特色专业之一,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联系电话:0395—2924139,0395-2124491    传真:   0395-2924139网址:   http://www.lhmc.edu.cn    电子邮箱:zfz@371.net学校地址:河南省漯河市大学路148号        邮政编码:462002

详情>>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结合、多科性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1995年由原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和华南建设学院(东院)合并组建而成,1958年开办本科教育。六十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与广东崛起共成长,为广东发展作贡献”的办学理念,加强与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推进内涵建设,办学实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声誉日益提升。2019年首次进入THE(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千强”名单,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新兴经济体大学排名中国大陆高校第51位,USNews2020世界大学工科排行榜国内排名第45位、世界排名第268位。学校坐落于中国南方名城广州,拥有大学城、东风路、龙洞、番禺等多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3066.67亩,环境优美。大学城校区突出工科特色优势;东风路校区突出国际设计创意特色优势;龙洞校区突出管理学、理学、社工服务特色优势;番禺校区突出中外合作办学特色优势。目前,学校共设有20个学院、4个公共课教学部(中心),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省攀峰重点学科一级学科4个、省优势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省特色重点学科二级学科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13种,同时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机械、信息、材料、化工四个学科为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行列,其中工程学已进入1.9‰。学校现有本科专业81个,招生专业(类)46个。目前全日制在校生44000余人,其中本科生36000余人,研究生7000余人,并招有不同层次的成人学历教育学生、港澳台生、国际学生,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提出“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体制机制、更加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集聚海内外创新人才,多模式构建创新平台,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人才”的发展思路,全面实施大学生创新行动计划、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计划、研究生优质生源“千苗计划”、强师工程等重大战略。近年来,学校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发展迅速,成效显著。学校高度重视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现有专任教师2000多人,拥有职称自主评审权,其中正高级职称400多人,副高级职称约700人。先后推出“百人计划”“青年百人计划”“培英育才计划”“教师出国研修计划”等,师资实力日益雄厚。目前拥有全职院士1人,聘有外籍院士4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拥有“教育部高层次人才”、国家“杰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国家“优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国家级人才达100多人次,珠江学者、青年珠江学者、省“杰青”等省级人才100多人次、省部级“创新团队”13个。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学校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学校科研工作坚持顶天立地战略,科研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学校建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发改委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及其他省级科研平台70余个。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位列全国高校第59位,立项经费突破亿元;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立项经费近1亿元。近五年来,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其中2019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获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12项,其中2019年获教育部科技奖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科技一等奖4项、省科技合作奖1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3项,其中2019年获二等奖2项,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4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6项,学校发明专利授权位列全国高校第31位。学校不断加强与产业深度融合,与地方政府和工业界联合建立了“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佛山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惠州广工大物联网协同创新研究院”“汕头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云浮创新设计中心”“东源广工大现代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等多个跨学科协同创新平台,推动广东国防科技工业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推广中心落地,前期投入6亿元资助中心建设。学校致力于在高端装备、智能制造、IC设计、工业设计、先进材料、环境生态、生物制药、软物质等多个领域构建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和协同创新取得实质性成果,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先后与国(境)外150多所知名大学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生培养、教学改革、师资培养、人才引进、科研创新、平台建设等多方面合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和科研工作国际化创造条件、提供良好平台。学校高度重视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来华留学与技术培训。现有国家外专局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1个、粤港澳离散制造智能化联合实验室1个,开办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动画专业1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国际班5个。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国际视野、有坚实基础、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现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专业认证/评估通过15个、广东省名牌专业13个、省级特色专业18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6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含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含双语教学示范课程)99门,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国家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3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4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拥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8个、省教学名师16人。近五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4项、二等奖21项。学校办学条件良好,校舍建筑面积161万余平方米,现有计算机15500台套,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15.21亿元,拥有藏书401.1万册、电子图书237.04万册。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通过一系列创新政策和举措,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学生在全国各类科技创新竞赛、文化体育竞赛中屡创佳绩。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9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位居36位。2013-2019年,学校连续四届捧得“挑战杯”全国赛“优胜杯”,获特等奖4项;2012-2018年,学校连续四届夺得“创青春”全国赛金奖,其中2018年摘得金奖2项,并捧得“优胜杯”;2018年,第42届ACM-ICPC全球总决赛总排名第32位、国内高校排名第8位;2017年,我校FSAE车队获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总成绩第一名;2018年,我校学生荣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8项;2017-2018年,我校学生获得德国RED DOT(红点)设计大奖1项、德国IF DEGIGN TALENT AWAARD 大奖4项;我校“北斗”团队、“QG工作室”获评“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近五年有3名大学生分别获得第七届、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学校男子篮球队连续三年获全国大超联赛总冠军,2011年获第八届亚洲大学篮球锦标赛冠军;足球队获2018-2019CUFA全国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大学男子校园组总冠军,第24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超级组)获男子单打冠军,2019年中国大学生阳光体育游泳比赛获男子200米自由泳第一名。近年来,学生在声乐、器乐和舞蹈集体项目上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素质教育艺术品牌金奖等50余项。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坚持改革创新,不断促进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以工为主、与产业深度融合、极具创造活力的“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详情>>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简介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商结合、以信息技术为特色的省属公办高校,是福建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首批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学院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职业教育办学历史,形成了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底蕴,累计培养了近7万名毕业生,校友遍布海内外。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500多人。我院杰出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光电子学专家陈良惠担任名誉院长。●办学条件优越  学院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福建省省会福州市区。现有龙腰、杜园、螺洲三个校区,校园环境优雅,绿树成荫,教学、生活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现有教学用计算机3000多台,图书馆藏书43.18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249.1万元,资产总值达2.35亿元。2014年12月29日,学院平潭新校区正式开工建设,实现了平潭高等学府“零”的突破,开启了学院发展的新篇章;新校区总投资10.3亿,选址位于坛西大道与福平大道交叉口西北侧,占地约800亩,办学规模为全日制在校生1万人。●师资队伍力量雄厚  学院拥有一支阵容整齐、结构合理、学术精湛、锐意创新的师资队伍。现有在编教职工470人,其中专任教师260人、正高职称9人、副高职称115人、硕士学位以上226人、双师素质比例达91.04%,还建立起670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目前, 有1名全国优秀教师、5名福建省优秀教师、6名教师“省级教学名师”、8个省级教学团队、9名省级专业带头人,有3名教师荣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还有82人在各级行业指导委员会及协会、学会任职,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专业与课程领先  学院现设有电子工程、计算机工程、机电工程、建筑工程、商贸管理、应用语言、传媒艺术等七个系,共33个专业。其中有5个国家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有13个省级精品专业(示范专业),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2门省级精品课程和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和3个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综合试验项目,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教学基地设备先进  学院是福建省软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第一批5所试点院校之一,是全国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全国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三维CAD教育培训基地,是福建省软件人才重点培训基地。学院已建立校外学习型实践基地260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24个(含147个实训室和基础实验室),拥有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和5个省级实训基地。2013年,福建省教育厅依托我院设立了“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技能培养硕果累累  学院以学生发展为本,创建“知识、技能、素质”三位并重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学生可持续发展。每年举办校内“百项技能大赛”,强化综合技能训练,涌现出一大批技术好手。截至2014年,我院学生在全国和全省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上共有近2000人次获奖,其中,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5项;连续七年蝉联福建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团体总分一等奖。是全国参加竞赛项目最多且获奖项目最多的高职院校,受到福建省教育工委、福建省教育厅的通报表彰。●毕业生就业率高  学院坚持办学与需求结合、培养与社会联动、就业与能力并进,以学生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形成了“全程促就业、全员抓就业”的就业工作格局,实现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双提高”。毕业生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肯定,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被评为“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50强)。●闽台交流深合作广  学院努力打造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先行校,是福建首批开展闽台校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的高职院校。目前我院与台湾朝阳科技大学等20所台湾院校建立了紧密的 “姊妹校”关系,还聘请17名台湾专家学者为我院客座教授,先后派出197名学生和133人次教师赴台学习交流,是全省选派师生最多的高职院校。  学院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强校、文化兴校”的办学理念,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办学质量,成为海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成为海西信息行业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的“中心”;成为两岸高职教育交流合作的“典范”。努力把学院打造成为一所“人才培养全国一流、社会服务成效显著、两岸交流合作典范”的高职院校。

详情>>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原华北航天工业学院)是河北省人民政府直属、省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单位,是河北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和河北省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会会长单位。学校坐落在河北省廊坊市市区,始建于1978年,先后隶属于第八机械工业总局、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航天工业总公司。1999年划转到河北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两弹一星”功勋、著名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院士为学校名誉校长。    学校占地面积近800亩,分东、西两个校区,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雅,是省级文明单位、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卫生绿化工作先进单位和花园式单位。     学校有教职工近1000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40余名,博士、硕士学位教师近700名,具有行业背景或“双师型”教师占20%以上。现有双聘院士1人,院士工作站联系院士8人,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省政府特殊津贴、省中青年突贡专家、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省青年拔尖人才、省教学名师、省模范教师、省优秀教师等省级以上称号的教师50余人次,获得航天科技人才培训基金会SHATF奖教金的教师77人次。聘请航天院所企业专家和社会知名学者130余人担任学校兼职教授,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和科技开发。     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外国语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文理学院、航空宇航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工业技术中心等教学单位。学校现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置42个本科专业(其中3个专业为本科提前批招生,37个专业为河北省本科一批招生),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经、文、法、艺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院校。有“军用计算机应用技术”、“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等2个国家国防特色学科;有“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省级重点学科;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产业经济学”等3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有“机械基础”、“材料工程”、“电工电子”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本科教育创新高地1个;有国家和省重点建设品牌特色专业4个、省高校综合改革试点学院1个、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8门。现有全日制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2000余人,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3000余人。建校以来,累计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6万余名,其中为航天系统输送近2万名毕业生,多次获得“航天人才贡献奖”和“航天人才突出贡献奖”。     学校建有50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先进的实验室(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亿元。有精密光栅测控技术与应用、航天遥感信息应用技术等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有河北省跨气水介质飞行器重点实验室,有河北省航天遥感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与航天五院共建“航天工程制造工艺研发中心”、与航天九院共建“电子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个省部共建高校重点实验室,有河北省航天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有精密光栅测控技术与仪器、航天遥感信息应用技术、装配检测机器人等3个河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有河北省军民融合产学研用示范基地,河北省军民融合创新创业中心,河北省高校先进制造技术与生产过程自动化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河北省航天产业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河北省院士工作站,河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等17个国家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学校院士工作站是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学校联合中科院遥感所、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航天503所)等单位共建“河北航天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中心”,推动航天遥感信息技术在河北环境治理、城市规划,农业、林业等领域的推广应用,为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中心”被认定为河北省首批协同创新中心。学校是神舟飞船、长征火箭、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参研参试单位,荣获国防科学技术奖、航天科技进步奖、河北省科技进步奖等40余项省级以上科技奖励和30余项省级教学奖励。     学校图书馆2.6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00余万册,数字资源量28TB(其中,电子图书86万种),中外文现刊千余种。学校有8000余个多媒体教室座位,有2500个图书馆阅览座位,有设备先进的语音室和视听室,图书资源向社会开放。学生住宿实行公寓化管理,环境整洁安宁,配套设施齐全,宿舍全部连接互联网,是国家级学生公寓先进单位。学生食堂管理严格,服务规范,是省级高校标准化学生食堂。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校设有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与德国东拜仁雷根斯堡工业大学、英国胡佛汉顿大学、美国圣马丁大学、乌克兰茹科夫斯基国立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开展校际交流与合作,开设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近百位教师、留学生互访、交流、学习;长年开展中外文化交流周活动,美国、德国和加拿大等国数百名志愿者来我校参观访问,开展交流活动。     学校坚持“以需为源、特色创新,以学为主、质量至上,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在教学管理上形成了“严格教风、严格学风、严格管理”的“三严”特色,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学校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学校建设的廊坊华航e创空间是国家级众创空间和省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学校学生科技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常年聘请航天专家和社会名人开办“华航讲堂”,建有航天博物馆并由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任馆长。学生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十分活跃,近三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创新创业和学科专业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323项,获省级奖励786项。毕业生以“基础扎实、为人朴实、作风务实”的“三实”特点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年来,毕业生首次统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就业质量较好。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承和弘扬航天精神,秉承“进德修业,精益求精”的校训,营造“勤学、慎思、求真、笃行”的学风,努力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强校战略和“三步走”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按照“固基、强本、兴硕、进位、创大”的基本思路,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详情>>

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原辽宁中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辽宁省委批准,由辽宁省中医进修学校(1955年)、辽宁省中医医院(1956年)合并组建的中医药本科院校。2000年,辽宁卫生职工医学院并入我校。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年经辽宁省批准,学校增具“辽宁省中医药科学院”名称。建校60余年来,辽宁中医药大学建成了“一校三区”的发展格局,主校区位于辽宁省会城市沈阳,两个分校区分别位于滨城大连和药都本溪,占地面积1040余亩。学校设置医、理、工、管、文、法等6个学科门类,24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万余人,下设18个学院、4所直属附属医院、1个教学部、2个教学实验中心、1个实验动物中心、2所研究院、1所科学院、2所图书馆、5所博物馆,是辽宁省唯一一所培养中医、中药、针灸推拿、中西医临床医学、高级护理和医学相关类人才的高等院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辽宁省先进集体、辽宁五一奖状、辽宁工人先锋号、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党委、辽宁省高等学校先进党组织、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辽宁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辽宁省文明单位、辽宁省文明校园、辽宁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学校中医药主干学科全部列居省一流学科。现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3个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特色学科、6个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7个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2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21个辽宁省中医药重点学科,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校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省级教学团队、22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精品视频公开课、9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高等学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8项省级教学成果,主编111部国家级、行业规划和特色创新教材,其中包括34部“十三五”中医药行业规划教材、8部“十二五”省级规划教材、8部省级精品教材,是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中医类别)、全国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考试工作基地、全国“标准化病人”(SP)实践教学示范基地、中国SP社区辽宁省分会、全国中医药外语培训基地,在应用型、师承型、创新型、外向型“四型”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独有的办学特色。    学校有2名国医大师、2名全国名中医、1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名全国优秀教师、2名国家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名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岐黄学者、6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7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5名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全国普通高校百名“两课”优秀教师、1名岐黄中医药传承发展奖获得者、55名全国中医(临床、基础)优秀人才、8名辽宁中医大师、75名辽宁省名中医、1名辽宁省院士后备人选、2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2名辽宁省领军人才、11名辽宁省优秀专家、14人次入选辽宁省高校“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特聘教授、20名辽宁省教学名师。在“兴辽英才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中,入选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名、辽宁特聘教授4名、青年拔尖人才2名、“兴辽英才计划-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培养引进计划”创新团队1个,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在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入选百人层次42人、千人层次84人次。    学校有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3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1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及工程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等学校重大科技平台、2个辽宁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辽宁省中医药健康产业校企联盟牵头单位、辽宁省科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基地、全国中医药文献检索辽宁分中心。“十三五”以来,学校新增各类科研项目66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6项,省级项目271项;发表学术论文10910篇;出版著作263部。学校主办3种中医药学术期刊,其中《中华中医药学刊》是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辽宁中医杂志》《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在中医药科技期刊分级目录中,《中华中医药学刊》位列T1级,《辽宁中医杂志》《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位列T2级。    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首批有条件接收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的高等院校之一,是首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是中国-中东欧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中国-泰国中医药中心、中国•辽宁-泰国中医药合作基地、在斯洛伐克医科大学设有中医孔子课堂,与新西兰Ara坎特伯雷理工学院合作举办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学校具有中国国家政府留学生奖学金招生院校资格,是国家首批“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委托培养高校,是招收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生、招收澳门保送生、招收台湾学测生的高校,具有孔子学院奖学金接收院校资质,是辽宁省政府留学生博士奖学金招生院校。学校立足亚洲,面向欧美,拓展非洲,放眼全球,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韩国、新加坡、俄罗斯、英国、美国、加拿大、泰国、澳大利亚、南非、斯洛伐克等35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医疗机构或学术团体建立合作关系。学校一直致力于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学术合作、医疗合作和教育合作,并多次主办或承办国际会议。    学校四所直属附属医院分别增具辽宁省中医医院、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辽宁省肛肠医院、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名称,共有11个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7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2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43个省重点专科,有6所非直属附属医院、98个临床教学基地。学校不断丰富健康校园的内涵,致力于建设人文校园、节约校园、平安校园、智慧校园,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服务保障;建成了“三位一体”的安全防控体系;实现了覆盖沈阳、大连、本溪三个校区的先进、高性能网络基础设施,拥有基于云计算的高效、安全的数据中心,构建了高水平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实现了基于网络环境和移动访问的文献、信息和咨询服务模式。进入新时代,乘势谋发展。在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提出的“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重要指示精神的指导下,辽宁中医药大学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厚德博学、继承创新”校训精神,全面推进内涵式发展,增强办学治校硬核实力,在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和祖国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正向着内涵丰富、特色优势突出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的奋斗目标扎实迈进,以新的更大成绩迎接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美好明天! 

详情>>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87年的日照市第三职业高中,1993年升格为日照市经济学校,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山东省首批高等职业院校之一。2014年,日照广播电视大学(日照经贸学校)和日照水产技工学校并入我校。目前,学院规划占地1242亩,建筑面积42.6万平方米,共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教职工1000余人。设有海洋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通用航空学院、现代汽车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会计学院、商学院、人文与旅游学院、创意设计学院10个二级学院。开设41个专业,建设了水产养殖技术、食品加工技术、旅游管理等5个国家示范重点建设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10个省品牌特色专业。先后与齐鲁工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开展了5年制本科贯通培养。学院面向24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录取分数线连续多年在全省同类院校名列前茅,就业率达96%以上。      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校园,荣获山东省文化创新奖,连续两年被确定为山东省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院校。2017年,入选山东省首批优质校建设立项单位,作为山东省唯一一所高职院校入围全国文明校园推荐名单。2018年,被确定为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50强、服务贡献50强、实习管理50强,荣获世界职教联盟卓越奖创新创业银奖。      学院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聚焦服务面向,积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持续压缩专业规模,逐步将68个专业调整到41个,突出建设海洋生化、装备制造、管理与商贸、旅游服务、汽车服务、文化创意、通用航空等11个对接地方主导产业的特色专业群,打造以面向临港产业和蓝色经济为主体,以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特色专业体系,提升了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契合度。建校以来,学校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8万余名毕业生活跃在日照、山东乃至全国各行各业,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学院持续推进教师成长工程,构建三级校本培训体系,在全员教学过关的基础上着力培养专业骨干和教学团队,形成了“导向进阶式”教师成长发展机制,建有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6个,拥有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万人计划、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等60人,教授39人、副教授217人、博士33人,42名教师成为全国和省各行业协会、学术组织的专家委员,7名教师被聘为市社科首席专家,43名教师被聘为日照市社科及行业评审专家。获国家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0项,建设了国家精品课6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库3门,承担“国家星火项目”13项、省部级项目57项、市厅级项目611项,承担横向技术服务项目1000余项,获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30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2000余篇,取得国家专利300余项。  学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发展紧密型校企联合体为重点,与479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与其中的123家企业建立了紧密型合作关系。通过校企联合办二级学院、办专业、办订单班等合作形式,有效利用行业企业优势资源,探索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与韩国现代、山东五征、中兴通讯、日照航投、山东网商、日照君青等企业合办了6个二级学院,全面深化了校企一体育人模式。与惠普集团、师创公司、东方领航等企业联办了软件技术、软件外包服务、空中乘务等16个专业,打造与职业要求一致的教学内容和真实的职业环境,共建基于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的培养方式及内容。与惠普集团、师创集团、东方领航集团等企业合作开设“惠普班”“师创班”“空乘班”等38个企业冠名订单班,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把企业案例、标准、文化融入教学。  学院以服务地方为己任,充分发挥人才、技术、设备等资源优势,与政府、行业、企业合作,积极开展各种社会服务工作。先后与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共建了建筑特种工培训、交通行业特种工职业技能鉴定、二级渔业船员培训、旅游商品开发研究中心、退役军人技能技术培训等19个国家、省、市级培训考核基地和技能鉴定中心,通过开展长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年培训及鉴定2万余人次。组建鲁南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形成区域内有显著影响力的科技研发平台,服务日照通用航空产业、鲁南智能装备制造业发展和日照智慧城市建设;依托各重点专业与行业企业合作成立日照质检中心、建筑技术研培中心、海洋生物工程中心等3个研究中心和食品、海水养殖、微电子技术、焊接技术推广应用、旅游文化等8个研究所,每年完成企业委托横向课题和研发项目50余项,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30余个。依托日照广播电视大学,与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通过函授教育、开放教育、网络教育和在职研究生学历教育等方式,每年培养MBA、工程硕士、成人本专科等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学员2000余人。依托日照社区大学,在市区建设了8个社区读书站和社区教育基地,图书馆、文体设施和78门课程免费向市民开放,年开展公益服务2万余人次以上,促进了日照市文明社区建设。  学院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大力吸纳国际先进技术和优秀教育资源。聘请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和现代汽车集团原副会长薛荣兴先生担任名誉院长。与15个国家和地区的65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先后派出150 多名专业教师赴美国、澳大利亚、丹麦、德国、奥地利、韩国、日本等国家考察和培训。与韩国新星大学合作举办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与马来西亚吉隆坡建设大学合作举办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德国五大汽车制造商共同培养掌握德系先进汽车技术的汽车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符合国际标准的高技能人才。学校成功入选“中美百千万计划”中方项目院校。       “十三五”以来,学院确立了“建设人民满意、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优质高职名校”的奋斗目标,学院将立足日照,面向鲁南和半岛经济区,服务山东,辐射全国,实施特色发展、校企融合、协同创新、人才强校、全面开放的发展战略,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重点,以服务日照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2019年4月)

详情>>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65年6月的国家级重点中专保山卫生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云南省唯一一所中医药学科特色鲜明、中西医专业协调发展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2011年通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4年通过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评估,2016年通过特色评估,2017年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评估和直属附属医院保山市中医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大理州中医医院的教学基地评估,护理专业在云南省高校护理高职教育专业评估中获五星A级并排名第一。为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临床类别、中医类别考试基地、云南省特色骨干高等职业院校、云南省州市沿边高职院校基础能力项目首批建设单位、云南省科学普及教育基地、云南省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云南省实践育人创新创业中心首批单位、云南省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职业院校管理15强示范建设单位、省级校园创业平台、省级文明学校及省级平安校园。学校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注重实践能力,贴近职业岗位,面向基层,辐射周边,专业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办学特色。建校以来,为云南培养了各类医疗卫生技术人才3万余人,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全民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新校区占地面积544亩,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投资约10亿元,2017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老校区保留部分占地面积11亩。现有固定资产总值29853.77万元(不含土地、房产),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000余万元,馆藏图书27.54万册,年订阅期刊600余种。      学校设14个党政管理机构、9个教学教辅机构、5个党总支3个直属党支部和2个群团机构。有教职工282人,其中专任教师257人,教授16名、副高职称人员54名、硕士研究生学位教师74名。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中医人类学”学术带头人1名、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5名、云南省名中医1名、云南省高校技能大师2名、云南省优秀青年中医3名、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名、省委联系专家1名,永昌教学名师2名、市委联系专家1名、保山市技术创新人才3名、保山市学科带头人1名、保山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名、保山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人。先后聘请了20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担任学校客座教授,聘请了医院、企业1652位专家为学校兼职教师。      学校批准招生的普通专科专业24个,现招生的有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中药学、临床医学、护理、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学营养、老年服务与管理、老年保健与管理和助产等15个专业。开办有成人专科中医、临床医学、护理、中药和药学5个专业,合办成人本科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学、临床医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医学检验和药学8个专业。      学校秉承“崇德尚学、敦行致远”的校训,弘扬“团结务实、勤勉传承”的校风,恪守“敬业精术、教真育爱”的教风,坚持“慎思明辨、严谨求真”的学风,形成了以专科教育为主(含校外五年制联合办学)、积极拓展继续教育、与本科院校合作开办本科继续教育、兼顾短期职业培训及鉴定的办学格局,办学效果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生源数量充裕、质量优良。 

详情>>

广西财经学院

广西财经学院成立于2004年,由原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和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重点建设的一所财经类普通本科高校。学校于2010年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1年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会计专业硕士培养单位,2012年成为外交部和教育部授牌的“中国—东盟金融与财税人才培训中心”,2013年成为广西特色高校立项建设单位,2014年获广西高校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2016年获教育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立项、“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7年成为教育部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成为广西一流学科(培育)建设单位、以优异成绩顺利完成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现设置13个学院、1个教学部,开设52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专科生、留学生21472人,其中本科生17127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比例为79.76%。现有专任教师1290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为480人、具有博士学位356人。拥有一批以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二级教授、自治区级教学团队和自治区级教学名师等为核心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有各类“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项目8个、省级项目54个。其中,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个、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紧缺人才专业建设项目1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群)30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省级精品课程13门。获国家级教改项目2项,省级教学改革立项249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1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2项,省级创新创业教学成果奖3项;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全国大学生各类竞赛活动中获奖150余项。构建了以经济学、管理学学科为主,经、管、理、工、文、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应用经济学为广西一流学科(培育)建设学科,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等11个二级学科被认定为广西高校重点学科或特色优势学科;是广西立项建设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有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级智库4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9-2023年)4个;近5年,全校主持科研项目950项,其中国家级67项,省部级169项,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稳居全区高校前四位,科研总经费8558.726万元。4年来(2015-2018年),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科学》、SCI1区等权威期刊发表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全校共发表学术论文1457篇,其中SCI、EI和ISTP收录96篇;获各类知识产权授权685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9项。与国外及港澳台的5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有校际合作关系,特别是与东盟国家高校交往频繁。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设有ACCA全球考试考点1个。校园占地2400多亩(其中武鸣校区在建),校舍建筑面积66.1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8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2.29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4.35万平方米,藏书及电子图书393.82万册,中外文数据库55个。学校注重内涵式发展,“立足广西、辐射东盟;面向基层、服务社会”,大力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升学校办学核心竞争力,努力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更新日期:2019-10-21)  

详情>>

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主办、省州共管的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坚持“以人为本,重质量、突特色、创品牌”的办学理念。实施“药学、检验特色骨干专业支撑学校发展”战略,秉承“励志笃行,大医精诚”的校训,弘扬“远志勤业,厚德济世”的校风,坚持“博学善导,敬业求真”的教风,倡导“虚心好学,善思勤勉”的学风。建校60年来为云南省培养各类医疗卫生技术人才近2万人。学校现有教职工251人,其中专任教师199人,教授9人,副教授55人,讲师65人,双师型教师75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4人。学校面向全国十六个省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专科学生4579人。学校设有检验系、药学系、医学系、基础医学系、公共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部等6个系(部)和1个药物研究所,开设有医学检验技术、药学、护理、临床医学、中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医学生物技术、公共卫生管理、药物分析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医学检验技术(病理检验技术方向)、医学检验技术(输血技术方向)、康复治疗技术、医疗保险实务、医学文秘等15个专业和专业方向。2013年申报了口腔医学、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技术等专业,迎接省教育厅和教育部的评估。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1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1个,省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1个,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7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高等学校优秀教材4门,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5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33个。学校坐落于拥有“人类发祥地”和“古生物宝库”之美誉的滇中腹地——楚雄;交通便利,校园环境优美,学校办学条件优良,总占地面积452.6亩,校舍建筑面积88826平方米,标准实验室58个、多媒体教室65个,拥有完备的校园网络体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06万元,馆藏图书26万册。学校先后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云南省文明单位”、“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云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云南省廉政文化示范学校”等荣誉和称号。2010年,学校顺利通过了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校2014年的工作思路和主要工作任务是:深化学校内部改革,激发事业发展动力;全面开展三风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校内涵建设;切实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整体素质;推进后勤保障改革,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切实转变工作方式,做好招生就业工作;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积极申报新增专业,优化专业建设结构;认真抓好常规管理工作,确保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目前,学校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实施《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努力把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建设成为云南省特色骨干示范院校。

详情>>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市属公立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团中央KAB创业俱乐部会员单位,是河北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河北省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建设院校、河北省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廊坊市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是“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国际联盟会员和“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优秀竞赛基地。   学院始建于1957年,2003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廊坊市农业学校、廊坊市财贸学校、廊坊市工业学校三校合并,升格为廊坊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分三个校区办学,占地面积508亩,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48万册,建有各类实验实训室127个及6000平方米的众创空间。现设置10个党政职能部门、13个教学单位、3个教辅机构,教职工759人,在校生9000余人。学院建有43个高职专业,其中省级骨干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骨干专业7个、院级精品课程69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9门,形成了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和信息产业四大专业群。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32人、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143名、“双师型”教师265名、河北省技术能手16名,拥有最美河北人、河北省模范教师、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市管专家等一大批杰出人才,学校教师承担科研项目、教改项目和科技攻关专项,形成一大批优秀研究成果和发明实用专利。   学院积极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坚持开放办学,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先后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拿大约克大学、英国赫德福德大学等5个国家的8所高职院校开展交流活动,与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国际学院签订“3+1”专升硕合作协议,并与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联盟、韩国全罗北道、美国艾奥瓦州州立大学等境外教育机构达成合作意向,有效推动了学院的国际化进程,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奠定了基础。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长期致力于服务京津冀产业发展、培养和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院立足于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技能传承、学生发展四大职能,着眼于国家战略、社会需求、区域经济、学校实际四个层面,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创新兴校、文化优校、特色名校,创新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培育打造社会服务、校企融通、技能文化“三个品牌”,做强社会服务,做实校企融通,做亮技能文化,以品牌促融入、以融入促提升、以提升促发展,实现了办学能力、办学质量、办学水平的新跨越,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社会影响力明显提升,学院逐渐彰显出“‘三品’同育,融入提升”的办学特色,并取得显著的办学成果。   在2012-2016、2013-2017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中,学院均跻身全国高职院校前300名。学院连续六年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并荣获“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省文明校园”等30余项荣誉。近三年来,200余名师生在国际、国内、省内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奖,先后荣获“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比赛物联网分项国际比赛一等奖”,并荣获“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二等奖”“全国文秘速录技能大赛二等奖”“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三等奖”等10多项国家级奖励,同时荣获“河北省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一等奖”“河北省会计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河北省电子信息职业技能发动机检测与维修大赛团体一等奖”等105项省级奖励,其中省级一等奖21项。   学院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的行动做法及丰硕成果,赢得了省、市领导的关注和认可,时任省委书记赵克志和现任省委书记王东峰均到学校扶贫基地视察指导,并给予高度认可;时任市委书记王晓东和现任市委书记冯韶慧也多次来校调研,对学校办学给予充分肯定和具体指导。《经济日报》《河北日报》《廊坊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多次对学院典型经验做法宣传报道,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增强。   新的历史时期,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加强内涵建设,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努力建设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努力书写办人民满意高职教育的“奋进之笔”。院址:廊坊东方大学城二期居易道邮编:065001网址:http://www.lfzj.edu.cn联系电话:0316--6028816

详情>>

大连软件职业学院

学校简介 大软风采一、办学团队优秀学院率先组建了教授委员会,实行优秀教育家治校、专家治学。学院连续三次被评为“辽宁省优秀高校”和“全国文明诚信单位”、“大连市特色党组织优秀单位”等多项殊荣。二、办学理念先进学院率先提出了“针对高职特点,突出能力培养,创新教学工作”的办学思路;提出了直面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培养技能型高级人才的育人思想;制定了“求实、规范、创新”的办学理念;明确了“素心、知困、创一流”的办学精神。三、培养目标实际学院率先制定了“外语强、技能硬、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培养总目标,早于大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培养“技能硬、外语强”的技能型高级人才的要求。四、教书育人敬业学院率先研究高职教育特点和规律,创新教学工作,狠抓教学质量,形成了一支爱岗敬业、潜心钻研,具有八种科学心态的师资队伍(乐于敬业有爱心、敢于管理有耐心、勤于鼓励有热心、敏于观察有细心、长于组织有匠心、善于沟通有诚心、勇于创新有雄心、肯于钻研有恒心)。五、管理工作用心学院率先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学生早日成才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既照章办事、按制度管人,又实行人性化管理,充分尊重学生,以最用心的管理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六、德育工作贴心学院率先确立了即科学又符合学生实践的德育工作目标,即培养学生成为“情操高尚,遵纪守法,外语熟练,一技之长,言行和谐,知书达理”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七、思政队伍努力学院率先要求思政干部要具有五种大师风范和发挥六种表率作用,即:学生思想灵魂的工程师、学生遵纪守法的监理师、学生形成科学生活方式的设计师、学生身心健康的护理师、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师;正确思想道德的表率、科学生活方式的表率、学习型人才的表率、遵纪守法的表率、知识类人才形象的表率、知书达礼与勤奋向上的表率。八、学生家长放心学院率先在高校中要求辅导员老师要定期与学生家长以书信、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沟通情况,互通信息,交换对学生的培养教育意见,使学院和家长形成了校内外的育人合力,保证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到了让家长放心。九、就业途径广泛学院率先贯彻“IT类专业融入商务基因,在商务类专业中融入IT基因”的思想,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途径。长期以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专升本升学率始终在70%以上。

详情>>

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

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是福建省首家涉外全日制民办高校,在教育部正式备案,国家计划内统一招生,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的高等专科学历文凭的资格。产业集团办学优势 华天学院以华天达商贸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华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华天金汤橡塑有限公司、华天金汤模具有限公司、华天金汤塑胶科技有限公司等组成的华天产业集团为依托,具有雄厚、持续的投资能力,使学校与企业保持着一种天然的联系,为学校的办学发展、培养方向以及学生的实训、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产学合作特点 华天学院从创办伊始,就创造性地设置了产学合作委员会。现已拥有厦门银祥集团、新威集团、金海峡会计代理、路桥旅游公司等70多家会员企业。以从企业获得科学的市场信息,对学院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向及学生就业提供指导,并为学生提供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和广阔的就业平台。 双证制优势 华天学院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推行“学历文凭+资格证书”的双证制度。坚持全面的素质教育,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通过实施“4+1”工程,把专业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有机的结合,学生直接参加由省劳动厅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华天设立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全国职业资格统一考试站”、“计算机信息技术考试站”和英国伦敦工商考试局在华天设立的“ LCCIEB国际考试培训点”等机构组织的职业工种培训和资格证书考试,从而确保了学生在毕业时拥有2种以上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使之成为具有高等职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涉外办学优势 学院突出涉外办学特色,充分运用海外资源, 成立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引进国际合作项目,把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方法、优秀的师资和教材、国内紧缺专业和培训项目引到华天,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了知识面,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培养高级涉外人才。学院与美国、澳大利亚、瑞士、加拿大等国家的大学和教育机构开展交流与合作,为学生开拓了海外交流、留学、就业的绿色通道。 师资优势 华天学院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和管理人才。学院153名教师中正副教授所占比例达到40%。学院还聘请了著名教育家、高等教育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潘懋元教授,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中科院院士、博士生导师郑兰荪教授,民办教育专家、博士生导师邬大光教授,著名经济学家、财政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厦门大学高教研究生导师、中科院院士邓子基教授等30多位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知名专家、学者组成阵容强大的专家顾问智囊团。 就业优势 实力雄厚的华天产业集团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产学合作委员会的设立,为华天学子搭建了广阔的就业平台。雄厚的师资,严格的管理和涉外办学的特点,使学院成为培养涉外人才的摇篮。“订单式”培养教育,进一步明确了毕业生的就业方向。

详情>>

高考报考

填报技巧

查看更多>>
  • 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支招高招志愿填报

  • 高考报名条件是什么?

  • 温馨提示(一)

  • 致全区自学考试考生的公开信

  • 2021年青海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中小学 (幼儿园、特殊教育)教师网上报名须知

  • 关于2021年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信息技术科目机试工作的通知

  • 陕西省教育考试院 陕西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21年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

  • 2021年西藏自治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规定

专业解读

查看更多>>
  • 哲学不以就业为目的 但教你工作的思维能力

  • 专业解读:法学专业成材率偏低 因其天生拒绝“庸才”

  •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智能建造技术专业】

  • 专业解读:经济学与钱打交道 但不教你如何赚钱

招生简章

查看更多>>
  •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2021年招生简章及专业宣传

  •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2021年招生简章及专业宣传

  •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2021年招生简章及专业宣传

  •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2021年招生简章及专业宣传

  •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2021年招生简章及专业宣传

  •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2021年招生简章及专业宣传

  •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2021年招生简章及专业宣传

  •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2021年招生简章及专业宣传

  • 小霞 同学的愿望:

    希望自己能进入崇左幼儿高等学院

    2021.04.16

  • 三生石 同学的愿望:

    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刻就是离胜利最近的时候。

    2021.04.15

  • 汪汪是大哥 同学的愿望:

    ^0^~加油,希望高三党们都可以考上理想的学校,初三的同学们都可以考上重点高中

    2021.04.15

  • 汪汪是大哥 同学的愿望:

    ^0^~加油,希望高三党们都可以考上理想的学校,初三的同学们都可以考上重点高中

    2021.04.15

  • 割发代首 同学的愿望:

    考个好学校

    2020.10.09

  • 峰鱼玉 同学的愿望:

    辽宁的学姐们,我来了!

    2020.06.22

  • 同学的愿望:

    希望妹妹能够正常发挥考上理想的学院!

    2020.06.22

  • 离水木 同学的愿望:

    希望能够正常发挥考上理想的学院!

    2020.06.22

【报案平台】- 【区域合作】- 【广告合作】- 【公司介绍】- 【诚聘英才】- 【营业执照】- 【网站声明】- 【网站介绍】

投诉电话:010-60685631    投诉邮箱:chinazjzs@126.com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开放东路—号209室

高考、招生考试、高校招生计划、简章、重点院校、普通高校、民办院校、分数线查询—教育招生网为您择校提供便捷服务

北京东方鹏翔网络科技公司主办    京ICP备13039119号-2    京公网备案信息1101160200054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